安徽省
2025年1月2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贯彻落实〈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推进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构建以蓝网绿道串联公园、森林、湖泊、绿地及市民公共活动场所的生态网络。推动绿色交通试点,建设一批低碳(近零碳)车站、码头。加快光伏建筑一体化场景应用,建设一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项目,实施园区适宜建筑屋顶光伏全覆盖行动。加快实现5G网络城区连续覆盖和重点场所深度覆盖,争创更多“千兆城市”。
合肥市
2025年3月18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开展2024年度支持智能建造转型升级和既有建筑改造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奖补资金申报工作,奖补范围包括:智能建造、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既有建筑改造。其中,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奖补标准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新建民用建筑达到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根据建筑面积分别按100元/㎡、150元/㎡、50元/㎡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奖励。
阳江市
2025年4月3日,广东省阳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关于实施促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对于积极执行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标准的工程项目,获得标识证书的,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并按规定予以建筑市场诚信加分奖励。
郑州市
2025年4月1日,郑州市城乡建设局发布《2025年工作要点》。《要点》提出:深入贯彻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基础上,大力培育打造高星级绿色建筑,积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广绿色建材,畅通供应到应用渠道,政府投资或主导的星级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30%。
2025年3月19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全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的通知》,文件提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组织各区县结合财政专项资金、绿色金融服务等激励政策,推动辖区内适宜项目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形成示范效应。以培育绿色建筑新增长点为重点,提升山地城市在新型能源系统、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方向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水平,组织实施绿色建筑配套能力建设项目。
2025年3月19日,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印发《武汉市建筑领域碳达峰专项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提高建筑节能降碳设计标准。全面执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和《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42/T 559)。加强超高层建筑节能管理,建立适宜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并推广建设,推动低碳和近零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构建适应于气候特征和使用需要的超低能耗和低碳建筑技术体系,推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协同发展。
2025年4月16日,朔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通知》。文件要求:新建城镇民用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绿色建筑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等级管理,由低到高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个等级。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绿色建筑按照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低碳、零碳等要求进行建设。
2025年4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浦东新区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重点工作安排》。
文件要求: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推动金鼎地区示范建设,充分发挥绿色建筑集约发展效应。推进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等高品质建筑试点建设。继续强化绿色建筑现场监管,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加大推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落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其中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5%以上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10万平方米;持续推进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完成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10栋、能耗公示10栋;加大商业旅游建筑能效管理。推进20家绿色餐厅创建。